灣區以外 | 十月的景德鎮陶溪川 閃爍生態藝文之光

8318ba1a0c92a824dc694cb439f20378

十月金秋,“春秋大集”藝文論壇一個接續一個來襲的江西省景德鎮陶溪川,著實讓我這個澳門來的客人感受到了濃烈的藝文感染力。“春秋大集· 陶溪川藝文生態大會”是此次大集的重頭戲,讓我們以一篇文章,回顧是次成功舉辦的大會。論壇大會匯聚了來自建築設計、手工藝術、藝術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陶溪川的發展歷程與未來願景,以“從泥土開始”和“從樹木開始”兩大章節為核心展開深度探討。大會期間,陶溪川正式發佈了世界手工藝術“星圖計劃”、與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聯合主辦“全球手工藝術創新論壇” ,並揭幕了全新在地文化場景“輪回劇場”, 為景德鎮的藝文生態描繪出國際化發展的新藍圖。

《从宇宙瓷厂到陶溪川》刚好1

 

《如何成为一个地方》汪莎2

陶溪川藝文生態大會演講現場

兩大章節深入探討文化傳承與未來路徑

本次大會演講分為“從泥土開始”和“從樹木開始”兩個章節,探討陶溪川從歷史文化的根基到未來發展方向的可能性。

从泥土开始1

翻砂美術館的內部構建和藝術裝置正是以泥土為主題,在這裡舉辦藝文大會突出了此次主題

“從泥土開始 ”回溯了泥土與景德鎮文化的深厚關聯,深入探討了陶溪川如何借助這片土地的底蘊,延續和重塑傳統手工藝。泥土不僅是陶溪川歷史的根基,更是文化延展與創新的源泉;這一部分展現了陶溪川在當代語境下,以建築與手工藝術為載體,將歷史與當下、傳統與現代緊密相連。

AUTUMN秋·电子音乐-文亮1

在另一個驚艷亮相的酒店項目“川上行”中,庭院內錯落的香樟大樹仿佛是陶溪川宇宙瓷廠前身和現代的對話,從樹木開始的主題呼之欲出

“從樹木開始 ”著眼於未來的生長與延續,探討陶溪川在文化生態系統中的可能性。通過自然與文化的交融,陶溪川探索出一種多元共生的模式,將傳統與現代相互聯結,構建一個開放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平台。面向全球的手工藝術項目也在這一章節中得以展望,意在推動陶溪川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互動與持續交流。
大會不僅是一次對陶溪川文化根基的回顧,更是一場面向未來的展望。通過不同領域的深度探討,陶溪川正在形成一個既立足於地方又放眼世界的文化生態,將傳統的手工藝精神與現代創意共織成新的藝文篇章。

 

《记忆、空间、生活、城市》张杰2

張傑教授在演講現場

在“從泥土開始”章節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傑詳細闡述了如何在景德鎮這片文化土地上實現建築空間的重塑。他講述了通過保留和再造老廠房,賦予傳統工廠新的生命,並將其轉化為一個兼具歷史記憶和現代功能的藝文空間。他的演講展現了陶溪川如何通過現代建築設計延續和重塑景德鎮的文化基因。

 

·歷史遺產與空間重塑
陶溪川從傳統陶瓷工廠向現代藝文生態園區的轉型過程中,建築設計、歷史遺產保護和城市空間再生是核心關注點。改造不僅是建築結構的重塑,更是文化記憶的保留與創新。通過保留老廠房的原有結構,並結合現代建築手法,賦予其新的生命。設計過程中,尊重歷史痕跡和傳統工藝,同時確保這些空間具備當代的實用性和審美功能,使歷史與現代在同一個空間中和諧共存。
·從工業遺產到文化地標

陶溪川一期項目中,通過覆原和改造舊廠房,將其轉化為美術館 、展覽館和公共文化空間,形成了一個以文化、藝術和社區互動為核心的街區。這種設計模式不僅覆興了景德鎮的工業遺產, 更促進了新興藝術社區的形成,為景德鎮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 “泛藝術之都 ”的構建願景
陶溪川的未來發展規劃聚焦於“泛藝術之都 ”的構建,將景德鎮不僅作為陶瓷的歷史之地,也作為多種藝術形式和文化交流的平台。通過建築空間的靈活性和包容性,陶溪川將藝術家、手工藝人和遊客融入一個多元文化的生態系統,實現藝術與城市生活的有機融合。這樣的規劃將陶溪川打造為景德鎮文化和藝術的核心載體,同時提升其在國際藝文平台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建立“手工艺术学”》杭间1

杭間教授在演講現場

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館名譽館長、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杭間則從手工藝的視角,探討了當代手工藝術的發展方向。他展示了泥土作為創造和表達的源泉,在現代語境下如何重煥新生,並強調了當代手工藝在材料、觀念和跨界合作中的創新與融合。杭間的演講不僅回顧了傳統手工藝的歷史意義,更提出了如何在當代繼續傳承與發揚這一文化瑰寶的可能性。

· 當代手工藝術的三個方向
當代手工藝術的發展圍繞三個關鍵方向展開,探索了手工藝術在現代語境下的延續與創新。手工藝術不僅是對傳統技藝的繼承,更是在材料、觀念和表達形式上不斷突破的過程。
·材料的革新與探索
材料的革新是手工藝術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家們不僅延續傳統的陶瓷材料,還引入金屬、玻璃、紡織等多樣化的材料,形成了新的藝術語言 。這種材料的多樣化,使手工藝作品在現代設計和藝術表達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讓傳統技藝在新的媒介中煥發活力。
·觀念的轉變與創新
當代手工藝術不僅在材料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在觀念上的轉變。手工藝術從單純的實用性和裝飾性逐漸轉向了觀念性和表現性。藝術家們通過作品表達個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對社會和環境的關注,將手工藝從傳統工藝的範疇拓展到了現代藝術的領域 。這種觀念的變化,使手工藝術成為了一種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價值的媒介。
·跨界與融合
當代手工藝術的另一個發展方向在於跨界與融合。手工藝術不僅與傳統美術領域相結合,還與建築、設計、時尚等領域進行跨界合作。這種多領域的融合,使手工藝術在形式和表達上更加豐富多樣,同時也為手工藝人和藝術家提供了更廣泛的創作平台。這種跨界合作推動了手工藝術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使其在全球藝術界占據了一席之地。
·手工藝術的未來展望
手工藝術在當代的角色與發展前景,需要在全球化與本土文化之間找到平衡。未來的發展不僅需要繼續探索材料和觀念的創新,還需要更深入地與其他藝術形式和社會文化對話。通過這種對話,手工藝術將不斷生長,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 、地域與全球的重要紐帶。

 

《从宇宙瓷厂到陶溪川》刚好2

剛好在演講現場

在“從樹木開始”章節中,景德鎮陶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景德鎮陶溪川文創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剛好,以陶溪川的發展歷程為切入點,分享了陶溪川如何從一個傳統工廠蛻變為集文化、商業和藝術展示於一體的現代化藝文平台。她介紹了陶溪川在改造過程中,如何通過結構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和環境營造四個關鍵環節,實現了文化與商業的深度融合。剛好指出,通過這些改造,陶溪川不僅成為了一個展示景德鎮傳統文化的平台,也為全球手工藝交流和文化創作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手藝人 、守夜人 、守業人 、守藝人
陶溪川的發展軌跡如同一棵樹,從深紮泥土到逐漸向上伸展,離不開幾代手工藝人和守護者們的辛勤付出 。剛好女士將這段歷程歸納為‘守藝人’的精神,這不僅是對技藝的守護,更是對這片土地文化的堅守與創新。她回顧道,正是那些最初的手藝人們,以技藝為生,支撐著景德鎮陶瓷的傳統;而那些守夜人們,在工廠面臨改造與轉型的黑暗時期,依舊堅持守護;之後,守業人們重新出發,重新賦予了陶溪川新的生機,將這片土地從舊工廠蛻變為現代藝文生態園區 。如今,作為‘守藝人’的新一代,年輕的手工藝人們在前人打下的基礎上,懷抱創新精神,以景德鎮的文化傳承為根基,致力於將陶溪川的藝文生態向全球擴展。他們如同大樹的枝葉,在不斷延展中形成了更廣闊的文化共生系統。
·結構改造 、功能再造 、文化塑造 、環境營造
陶溪川的發展不僅僅是空間的覆興, 更是一次全面的功能再造和文化重塑 。在改造過程中,經歷了結構改造、功能再造、文化塑造以及環境營造四個關鍵環節。

首先,在結構改造中,保留了景德鎮老廠房的歷史痕跡,通過現代建築手法進行修覆,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功能再造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將傳統的生產車間轉化為藝文展示、手工體驗、商業服務等多元功能空間,實現了從單一生產向多功能藝術園區的轉變。在文化塑造方面,將景德鎮千年制瓷文化融入每一個空間細節中。陶溪川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文化載體,通過融合傳統手工藝 、當代藝術以及全球藝文資源,打造了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最後,在環境營造過程中,團隊致力於為手工藝人和遊客們提供一個宜居且充滿生機的環境。這種營造過程如同樹木的枝葉在大地上自由延展,逐漸形成一個和諧共生的文化生態系統。正是這四個環節的緊密結合,使得陶溪川從一個舊工廠轉變為如今繁榮多元的藝文生態平台。
·社群運營
社群運營是陶溪川發展的核心環節,也是將藝術、商業和社區生活有機融合的關鍵。陶溪川不僅是一個展示和交易的場所,更是一個連接手工藝人、藝術家、設計師與大眾的平台。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藝文活動、手工藝體驗課程以及創意市集,將來自全球各地的人群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一個開放、包容且互相支持的社群。社群運營不僅在於聚集人群,更在於形成一個長期互動和共生的機制。為實現這一目標,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多渠道互動,保持與社群成員的緊密聯繫,不斷聽取反饋並叠代活動形式。

同時,陶溪川為手工藝人提供創作和展示的空間,使他們在這個平台上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與全球藝文愛好者建立聯結。這種以社群為核心的運營方式,使陶溪川不僅成為一個藝術與商業的融合體,更成為一個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共同體。
·三轉 、兩跨 、一選擇
陶溪川的發展歷程中,“三轉、兩跨、一選擇 ”成為其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框架,展示了陶溪川如何在歷史文化與現代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實現從傳統工廠到全球藝文生態平台的蛻變。首先是從傳統手工藝向現代設計的轉變,在保留景德鎮千年制瓷技藝的同時,通過引入當代藝術元素和設計理念,為傳統手工藝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是從單一生產向多元展示的轉變,陶溪川不再只是一個生產場所,而是一個涵蓋藝術展示、文化交流、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的綜合性空間。第三個轉變是從地方文化向全球傳播的轉變,通過與國際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合作,將景德鎮的文化精神帶向世界舞台,實現文化的跨越式傳播。
“兩跨 ”則包括跨越傳統與現代的界限,以及跨越地域與國際的界限。在重塑傳統的同時,緊跟時代潮流,通過數字化和現代化的手段,將手工藝與現代生活方式相結合,使其既符合現代審美,又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打破地域的限制,將景德鎮的文化影響力擴展至國際,逐步建立起一個全球化的藝文平台,與世界各地的藝術社區形成聯結。
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做出的戰略選擇,陶溪川的每一次蛻變,都是在孕育中生長的過程。從文化傳承到空間重構,每一個階段都在探索如何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陶溪川以手工藝術為根基,逐步構建出一個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藝文生態。在這一不斷生長的過程中,陶溪川不僅為手工藝人和藝術家提供了發展的土壤,也為景德鎮注入了新的活力。

《树的唤醒》董功2

董功線上演講現場

直向建築創始、法國建築科學院外籍院士董功分享了“陶溪川川上行”項目的設計實踐。他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建築設計將自然與文化相結合,使陶溪川成為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載體。他強調了建築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創造,更是文化記憶與現代設計對話的場所,為陶溪川的文化生態增添了新的維度。

·建築與自然的共生
在陶溪川,自然元素不僅是空間的裝飾,更是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通過保留場地內的原生樹木,實現建築與自然的有機融合,使空間不僅具備功能性,更成為承載景德鎮歷史痕跡與自然精神的場域。這種設計理念,使得建築仿佛生長的樹木,依托環境,與四周和諧共生。

·空間的重構與文化延續
空間的重構在陶溪川的文化延續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精巧的布局設計,將每一個建築項目轉化為文化的延續載體,使其成為人與自然、歷史與當代的交匯點。在設計中,既保留了傳統工廠的建築特色,又融入現代設計手法,將原有的工廠空間改造成靈活多樣的展示場所 、活動空間和公共藝術平台,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空間中煥發新生。
·多功能空間的創造
董功提出多功能空間的概念,賦予每個建築項目綜合體的特質。這些空間既是藝術展示的舞台,也是手工藝人、設計師和遊客互動交流的平台。通過靈活多變的空間設計,陶溪川可以承載各種形式的藝文活動和展覽,同時也為手工藝創作和商業活動提供了廣闊的支持。這種多功能設計,使陶溪川成為一個充滿活力、不斷變化的藝文生態園區。

 

《展览作为新质生产的试验场》卢征远2

盧征遠演講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藝術家、策展人盧征遠以翻砂美術館為案例,探討了“展覽作為新質生產的試驗場” 的理念。他詳細分析了如何通過展覽空間的設計和內容的互動,推動陶溪川的文化創新。他的演講強調了陶溪川作為公共空間在包容性和可塑性上的探索,為手工藝與當代藝術之間的交互提供了新視角。

从泥土开始2

· 以空間激發藝術表現
在翻砂美術館的設計中,空間不再是被動的展示場所,而是主動參與藝術表現的元素。通過空間的靈活分隔和布局調整,翻砂美術館能夠為不同形式的藝術展覽和互動活動提供多樣的可能性。這種空間設計不僅強化了展覽的表現力,也使觀眾成為藝術體驗的參與者,讓每一個走進展覽的人都能感受到空間和藝術之間的對話。
·展覽的多重體驗維度
在演講中,提出了“展覽的多重體驗維度”這一概念 。翻砂美術館通過引入多媒體互動、環境光效以及沈浸式裝置,將傳統的靜態展覽轉化為觀眾可身臨其境的多感官體驗。這種創新展覽形式不僅打破了藝術與觀眾之間的界限,還使展覽空間具備了更強的包容性和可塑性,為藝術家們在陶溪川的平台上提供了多種表達和創作的機會。
· 以場域和內容構建包容性空間
翻砂美術館作為一個場域,不僅服務於藝術創作和展覽,更是一個將文化、藝術與社區相融合的公共空間。通過以內容為導向的空間設計,展覽不再局限於傳統美術館的封閉狀態,而是成為開放、互動的藝術試驗場。展覽空間與內容的深度結合,使得藝術家能夠自由探索新的表現形式, 並借此推動陶溪川藝文生態的持續發展與創新。

《如何成为一个地方》汪莎1

汪莎演講現場

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 、藝文力創辦人 、“春秋大集 · 陶溪川藝文生態大會 ” 主策劃汪莎從空間與地方的關係出發,探討了陶溪川如何通過文化、手工藝和社群的有機結合,從一個單純的空間逐漸轉變為一個充滿活力與歷史記憶的地方。陶溪川的每一個建築和項目不僅是物理結構,更是文化載體和情感聯結點,通過空間的再造和文化的注入,形成了一個不斷生長 、不斷演化的藝文生態系統 。同時,發布了世界手工藝術‘星圖計劃’,詳細介紹了這一計劃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世界手工藝術圖書館到世界手工藝美術館、世界手工藝體驗中心,描繪了陶溪川未來發展的廣闊願景。
·是什麽讓“空間 ”成為了“地方 ”
陶溪川從一個簡單的“空間”演變為一個有溫度、有故事的“地方”。每一個建築和項目不僅僅為了功能而存在,而是通過文化和藝術的注入,使這些空間承載了歷史記憶和情感共鳴,逐漸形成一個能與人產生聯結的“地方”。
·“地方 ”是有記憶的
陶溪川的每一個“地方”都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來自景德鎮千年制瓷傳統和手工藝精神的延續。通過對舊廠房的改造和新建築的設計,這些空間不僅保留了歷史的痕跡,還通過當代藝術和手工藝展示,賦予它們新的文化內涵和記憶,使人們在這些地方感受到歷史與當下的共鳴。
·地方是有感知的
陶溪川的地方感不僅限於記憶,更在於其與人的互動和感知。每一個空間的設計都注重與人的互動性,使其成為手工藝人、藝術家和遊客之間交流和共感的紐帶。通過藝術展覽、手工藝體驗和多樣的藝文活動,陶溪川的每一個角落都成為人們感知、體驗和創造的場所,形成 了地方獨特的感知層次。
·地方是有流動的
陶溪川的地方性不僅是靜態的,而是充滿流動性的。這種流動性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空間之間的互動中。通過定期的藝文活動、展覽和創意市集,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手工藝人、藝術家和遊客,使這個地方始終處於一個充滿活力和變化的狀態,展現出地方性與國際性之間的動態平衡。
·世界手工藝術“ 星圖計劃 ”
“世界手工藝術星圖計劃”通過全球手工藝資源的連接與合作,將陶溪川打造為一個國際性的藝文樞紐。這一計劃將手工藝與藝術文化融匯,將世界各地的手工藝人、藝術家和文化學者聚集在一起,共同構建一個全球手工藝的生態網絡。
·世界手工藝術圖書館
世界手工藝術圖書館作為“星圖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手工藝知識的積累和展示平台,更是一個將全球手工藝者編織在一起的紐帶。通過收藏、展覽和文化活動,將手工藝的歷史和現代性結合,為手工藝愛好者、研究者和創作者提供一個共同學習和交流的場所。
·世界手工藝美術館
世界手工藝美術館倡導手工藝創作與展示的開放性和互動性。這個美術館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展示空間,而是一個邀請觀眾參與、體驗和交流的平台。這種展示形式讓手工藝不再只是靜態的陳列,而是成為手工藝人與觀眾之間的動態互動過程,讓每一個來到陶溪川的人都能與 手工藝產生真正的連接。
·世界手工藝體驗中心
世界手工藝體驗中心強調手工藝體驗的沉浸式與互動性。這個體驗中心不僅是學習和實踐手工藝的場所,更是一個手藝人與來訪者之間進行心靈對話和交流的舞台。在這里,人們不僅通過雙手體驗手工藝的過程,還能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手工藝所蘊含的精神和文化意義。

發佈“輪回劇場”:陶溪川藝文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大會期間,陶溪川發佈了四個全新藝文場景“輪回劇場(Theatre in Cycles)”,該劇場以景德鎮的在地文化為基石,通過駐留創作、特別展演、公開演講和工作坊等多種形式,打造一個具有流動性的“劇場”空間。這一藝術場景並非傳統的固定建築,而是一個充滿互動性和體驗感的文化平台,讓藝術家與觀眾共同參與創作,激發人們對陶溪川和景德鎮的深度感知。
“輪回劇場”包含了“泥、火、水、草、樹”五個主題概念,這些主題取自陶瓷燒制過程中的自然循環,通過藝術表達,展現了景德鎮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藝術的融合。該項目的啟動不僅豐富了陶溪川的文化生態,也為景德鎮的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珊蔻·南切拉克(Sainkho Namtchylak)演唱现场1

春秋大集 · 陶溪川藝文生態大會以珊蔻 ·南切拉克 (Sainkho Namtchylak) 的開場表演拉開序幕,這一選擇背後蘊藏著深刻的寓意。景德鎮,這片承載千年歷史的土地,孕育了豐富而深遠的文化力量。大會所在的“泥劇場”由泥土構築而成,象征著遠古的信息和記憶。珊蔻那悠遠綿長的歌聲,穿越時空,跨越地域,帶領觀眾走進歷史與文化的回溯之旅。

珊蔻·南切拉克(Sainkho Namtchylak)演唱现场3

珊蔻·南切拉克(Sainkho Namtchylak)演唱现场2

泥土,作為中國及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從女媧磚土造人到景德鎮制瓷工藝的傳承,孕育的不僅是器物,更承載著千百年來匠人們的精神與創造。景德鎮,這座千年瓷都,經歷了無數挫折與變遷,如今它的文化深度和精神力量更加凸顯。我們能否從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古老農耕文明和手工藝精神中,找到對當下與未來的啟示與滋養? 或許答案就藏在這片泥土之中,在這片滋養歷史與夢想的土地之上。

大地与歌·民族音乐,展演嘉宾:扎诺乐团2

大地与歌·民族音乐,展演嘉宾:扎诺乐团1

现代舞《从泥土到树木》巩中辉4

在“泥劇場”共有46位國內外藝術家、學者嘉賓在此展開劇場化的展演、演講、開放討論等。

“泥劇場”陶溪川翻砂美術館內
世界音樂人珊蔻·南切拉克在“泥劇場”展演

民族之声·电音-Anti-General、黔中地戏队

现代舞《生生不息》葡颂戏剧工作室

泥与火之歌·点火仪式-彝族·扎诺乐团

泥与火之歌·踏歌游园-火把艺术迅游-《安顺地戏》黔中地戏队

泥与火之歌·踏歌游园-火把艺术迅游-太行流动

纹路·多元民族非遗大秀

在水劇場155位國內外各民族藝術家在此舉辦民族非遺大秀和劇場化的展演。

自由音乐节-《台阶下》万晓利演唱现场

自由音乐节-《陀螺》万晓利

自由音乐节万晓利与观众合照

自由音乐节现场1

自由音乐节现场2

自由音乐节-彝族·扎诺乐团演唱现场
在“草劇場”共有79位國內外各民族藝術家在此進行劇場化的藝術巡遊、展演。

AUTUMN秋·电子音乐-文亮2

AUTUMN秋·电子音乐-文亮秋剧场展演现场3

AUTUMN秋·电子音乐-文亮秋剧场展演现场4
在“樹劇場”共有6位國內外藝術家舉辦2場藝術展覽和音樂展演。

“春秋大集·陶溪川藝文生態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景德鎮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創新精神,更為陶溪川未來的發展描繪了一個國際化的藍圖。未來,陶溪川將繼續以景德鎮為基石,在全球藝文生態和手工藝術領域拓展其影響力,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地方與全球的重要文化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