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土生葡人文化,最早源於一部名為《大辮子的誘惑》的電影,這部傳遍海內外的土生葡人文化佳作,背後有一位書寫靈魂的“幕後功臣”——著名的土生葡人作家飛歷奇。飛歷奇的“衣缽”和“天分”被兒子飛文基大律師完美繼承,他不但本職律師工作表現出色,近年更帶領土生土語話劇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劇場佳話。雖然這在澳門屬於少數族群的文化創作,但走進劇場,即使不懂土生葡文,光看字幕,情緒也能跟隨這群“隨性、敢講又不失溫情”的演員起伏,說的正是剛剛於載譽歸來的第三十一屆澳門藝術節上演的話劇《當家一天》。
《當家一天》的海報
《當家一天》故事輕鬆有趣,劇中人物仿佛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熟悉的澳門“土生”老朋友一樣——他們一邊閒話家常,一邊又不忘諷刺時弊,非常“接地氣”。土生葡語( Patuá )這種語言,聽起來既陌生也熟悉,它是多國語言的“混血兒”,兩個半小時看畢整劇,尤幸還能透過字幕感受這尚未斷層被保育完整的澳門獨特文化,和土生葡人觀眾一起在幽默點會心一笑。故事圍繞主人翁何西奧展開,這位“打工仔”一方面要忙著準備第二天的婚禮,一方面又被迫要為突然失蹤的老闆充當“一日代老闆”,你改變生活的同時,生活也在改變著你……劇本中穿插了不少後疫情笑料,作為一個華人觀眾,你會感歎雖然文化背景千差百異,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都是命運的共同體,他們正在經歷的,也是你近一年經常遇到的“窘況”和“無奈”。這次的劇場可以說在配樂和舞台效果下足了功夫,一點都不沉悶,還從中看到了不少著名歌舞劇的影子。實景轉換舞台更考驗演員臨場功架,巧妙的換景過渡一點都不突兀,中間過場那位檢查“健康碼”人員走進觀眾席時,小小幾句台詞,一下子就拉近了劇場人和觀眾距離。
2019年演出的《護爸使者》同樣獲得很多讚賞
不過我覺得出彩的部分還不止舞台上的表演,中場用作過渡的短片大有畫龍點睛的功用哦!看觀眾發出一陣陣大笑就知道了,這些短片的取景地都是澳門觀眾耳熟能詳的地方:如竹灣酒店、雅辰酒店和黑沙海灘等等,Breaking Good News的“新聞主播”一本正經地演繹澳門這個“和諧友愛”的城市平日為大家帶來自豪感的幸福,雖然劇情用了誇張手法,但是從台下觀眾的笑聲可以看出,大家都深深地認可這個點,並且產生了“同頻共振”;Soler演繹的搞笑廣告反諷片“隔離人”更是掀起了現場的一個小高潮,這種小默契只有同樣生活在澳門才能了解;最後從三位老年土生長者圍爐而餐的對話,引申到黑沙海灘彈唱,代表形形色色澳門人的群體盡情地在小城唯一甚具度假感的地方起舞歌唱,又展現了一種澳門另類“溫情”,是包容且讓人內心一熱的。對於如今仍然能安居樂業的現狀,縱有埋怨,但人們更多是心存感恩,疫情中表現“亮眼”的澳門,已經是一個代表正能量的名詞了。這些出色的短片背後的編導正是文章開頭提到的靈魂人物飛文基,他的努力讓澳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更多方式去了解“土生葡人”的文化,從劇場觀眾的多元化就能一一窺探。
早年不少土生葡人劇場作品,都把焦點聚焦在“身份認同”之上,而這一次,我們卻看到了一種細微的不同:土生葡人正拋開身份顧慮,積極融入大灣區,他們似乎已不再受困於身份問題桎梏,後疫情時代為他們帶來的改變,如今下定論為時尚早,但對於這樣一種混血文化能再一次和中華文化多元撞擊,我們還是很期待的,文化展演也可以說是很能反映這種碰撞火花的一環。